日前,延边大学文学院“红蕴兴边”研究生实践团来珲春市开展以“行走的国门思政课”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脚步丈量边疆厚土,用语言传承信仰火种。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抗日英烈周树东几岁来到珲春的吗?”在哈达门乡学校的教室里,“行走的国门思政课”第一课开讲了。实践团成员围绕在珲春战斗生活过的抗日英烈周树东的英勇事迹,以图文讲述、看图说话、互动问答等形式,为学生们上了一堂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在哈达门边境派出所,实践团成员与干警们联合开展“守边有我”主题警营思政课。干警们详细介绍了巡逻方式、值守内容与突发情况应对机制,实践团成员真切感受到了边防使命与责任担当,青春与信仰的“接力”,在课堂上悄然传承。
实践团还先后前往防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吴大澂纪念广场,成员们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收回珲春黑顶子地方、争得图们江口出海权的历史,让广大游客深刻感受吴大澂“寸土寸心”的爱国之情,接受爱国主义洗礼。
在为期4天的行程中,实践团共开展红色课堂、老兵访谈、警营思政课和国门讲述等活动9场,发放问卷230余份。成员纷纷表示,边疆不仅有历史厚度,更有信仰温度,“国门线上的思政课”让红色记忆和戍边文化真正走入了新时代青年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