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珲春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今天是:

登录 注册|
  • 无障碍浏览 | 加入收藏 | 中国政府网 | 吉林省政府网 | 网站地图
  • 珲春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珲春要闻
    来源: 图们江报 时间:2025-08-07 作者:
    打好特色品牌 留住美丽乡愁——珲春市乡村旅游发展综述

    乡村振兴,旅游先行。

    近年来,珲春市依托自然资源、人文禀赋、文化积淀,深挖乡村旅游“富矿”,因地制宜做活做足“乡村旅游+”特色文章,打造边境游、红色游、生态游、采摘游等乡村旅游线路和产品,满足更多市民和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边境游——

    “一眼望三国”的独特体验

    防川景区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是开启边境游的绝佳之地。

    站在防川景区龙虎阁观景台极目远眺,三国风光尽收眼底。一侧俄罗斯哈桑镇异域建筑错落,尽显别样风情;另一侧朝鲜豆满江市宁静祥和,炊烟勾勒田园画卷;脚下中国领土绿树成荫、江河蜿蜒,让游客感受独特的“一眼望三国”壮丽景观。

    防川景区内的敬信镇防川村是全市乡村旅游的“明星”,具备文旅发展的“先天优势”。独特的地理区位、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为其增添了无限“流量”。漫步村中,民居在碧水青山间错落排列,流水穿墙入渠,蜿蜒流淌。朝鲜族风格建筑屋脊如舟、四角似鹤,青瓦白墙清新优雅,木格窗棂精巧美观。中央广场上,来自辽宁沈阳的游客李伟感慨道:“本为看‘一眼望三国’而来,没想到村里的风景也如此美丽,真是不虚此行。”

    吴大澂纪念广场也是防川景区的一大亮点。许多游客自发前来瞻仰吴大澂雕像,了解其重立界碑、收复失地,争得图们江出海权的英勇事迹,感悟先辈守土护疆的坚定信念和“一寸土地尽寸心”的爱国情怀。

    近年来,防川景区充分挖掘图们江流域民俗文化馆、龙虎阁、土字牌、边境木栈道、吴大澂纪念广场等景点文化内涵,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防川研学旅游品牌,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旅游新业态,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红色游——

    铭记历史的革命征程

    大荒沟红色旅游景区是珲春市红色旅游重要基地,是党领导珲春各族群众开展抗日斗争的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满地区重要的红色通道,是中共珲春县委诞生地,也是东满最早成立游击队、建立根据地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建设,现已形成以党史展览馆、十三烈士陵园、清水洞中共珲春县委诞生地为中心的党史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走进大荒沟党史展览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实物,诉说着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游客们驻足凝视,认真聆听讲解员介绍,深入了解珲春地区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

    “吉林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所以我们特意从北京自驾而来,来一场走心之旅,在这里接受红色教育,感悟红色精神。”北京游客李天意说。

    生态游——

    寄情山水拥抱自然

    走进珲春市大荒沟魅力溪谷,高达98.7%的森林覆盖率,让人仿佛进入了“天然氧吧”。漫步林间栈道,脚下松软落叶发出轻微簌簌声,每一步都能感受到丝丝凉意。山间小溪蜿蜒流淌,清澈见底,伸手舀起溪水,清凉之感瞬间沁人心脾,驱散了夏日的燥热。

    英安镇甩湾子村的珲春兰江渔业生态度假村,是亲近自然的好去处。木屋、帐篷错落分布,游客们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尽享轻松愉悦时光。为应对旅游高峰,度假村推出“森林木屋+韩风民宿+露台帐篷”等多元化组合,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加大对公共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配套设施的投入,切实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

    密江乡下洼子村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走出了一条以大麻哈鱼文化为主体、历史民俗为补充的全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径。走进下洼子村,村民家围墙和房屋墙面上色彩明艳、展示大麻哈鱼繁衍历程的创意彩绘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墙画围绕“大麻哈鱼+民族+特色”的思路设计和绘制,展现了大麻哈鱼的生长环境及朝鲜族对大自然的敬畏,描绘出了密江河沿岸的自然景观和朝鲜族群众的生活场景。下洼子村组织委员柳顺哲表示,近年来,村里积极发展冷水鱼养殖产业,引导村民开办民宿,进一步带动旅游业发展,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采摘游——

    感受田园的丰收喜悦

    近年来,随着乡村采摘游的持续升温,成为市民和游客亲近自然的首选。

    每年“五一”假期开始,英安镇双新村采摘园便迎来采摘旺季,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采摘打卡。在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里,红彤彤的大樱桃挂满枝头,散发着清甜的果香。采摘园采用绿色种植标准,全程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让市民和游客安心采摘、直接品尝。据采摘园负责人金明龙介绍,除了有5000平方米的樱桃采摘园,还有草莓、有机蔬菜和葡萄采摘区,让市民和游客感受醉人的田园乐趣。

    近海街道图鲁村山谷里蓝莓种植园,采用立体盆栽的方式种植蓝莓。走进种植园,紫玉般的果实裹着天然果霜,在恒温恒湿环境中散发着清甜香气。大棚里的高效栽培模式能精准控制水肥供给,实时调控温度、湿度,为蓝莓树生长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种植园负责人金景哲表示,高效的栽培模式,保证了蓝莓的质量和品质。每到蓝莓成熟时,都会吸引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采摘。

    每年“十一”假期,春化镇四道沟村的软枣猕猴桃种植产业示范园便迎来了采摘季,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品尝、采摘,体验采摘的乐趣。种植软枣猕猴桃不仅壮大了四道沟村的村集体经济,也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把每个庭院当作“盆景”来打造,把每个村庄当作景点来建设,把整个乡镇当作景区来规划,一个个“盆景”连成一道道风景,珲春市把绿色发展贯穿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农旅结合,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乡村民宿、养生养老、绿色采摘等新业态,有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产业融合、特色产品共同发力,原本“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珲春乡村游仿佛经历了一双“魔术之手”,让“好风景”带来“好钱景”的绿色魔法在珲春大地的美丽乡村上演。

    未来,珲春市将继续加大“乡村+”新旅游业态培育,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让更多乡村田园成为人们赏乡景、忆乡愁、品乡韵的精神家园。

    ( 责任编辑:张帆 )
    初审:鞠艳红复审:张雪楠 盖晓宇终审:刘强
     
    返回顶部
    便捷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