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珲春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今天是:

登录 注册|
  • 无障碍浏览 | 加入收藏 | 中国政府网 | 吉林省政府网 | 网站地图
  • 珲春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珲春要闻
    来源: 图们江报 时间:2025-08-06 作者:
    近年来,珲春市持续推进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传承历史记忆 活化文物魅力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文物宛如熠熠星辰,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镌刻着独特的文化基因。近年来,珲春市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置于重要位置,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使命担当,推动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等工作全方位开展,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夯基固本,筑牢文物安全防火墙

    珲春市文物资源丰富,经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50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14处、州级9处、县级14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遗址达109处。

    面对如此丰厚的文物“家底”,珲春市把建立健全保护机制作为首要任务,制定《珲春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文物保护的具体任务,强化各部门的责任落实,加大文物执法监察力度,全面推行文物安全责任制,各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强大合力。同时,将文物遗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文物保护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在日常管理中,珲春市每年春秋两季深入文物遗址巡查,与附近村委会签订文物保护协议,发放文物遗址名单,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守护文物的良好氛围。同时,设立25处文物保护说明牌,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珲春市文物保护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多年来未出现文物遗址损毁破坏的现象,为文物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

    珲春市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通过实施多个文保项目,积极探索文物合理适度利用的新路径,让文物在新时代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珲春市扎实推进古遗址保护工作,与专业考古机构紧密合作,精心编制八连城遗址保护规划和考古报告,完成全范围勘测,推动八连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实施八连城遗址展示提升、安防等一系列工程,为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温特赫部城址与裴优城实施安防监控工程,配备先进的安防设施,并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对萨其城进行考古调查及勘探,为后续的保护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对古城村寺庙址开展大规模考古发掘,出土大量文物,凭借重要的考古价值,古城村寺庙址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谋划的古城村寺庙址保护展示利用工程已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标志着该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进入新阶段。

    同时,推进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保护工作,编制西炮台遗址保护方案,申请修缮资金,为遗址的修复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大荒沟抗日根据地入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为省内知名的红色打卡地。吴大澂收复国土纪念馆以独特的展示方式,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文物及档案文献陈列相结合,多维度再现吴大澂、依克唐阿等先辈的英雄事迹,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四普”发力,多维度拓展文物“家底”

    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珲春市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积极探寻工作方法,高质高效推进文物普查工作,为文物保护事业提供详实准确的资料。

    目前,田野调查工作已完成100%。其中,复查不可移动文物150处,调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5处。

    通过此次普查,珲春市进一步摸清了文物“家底”,掌握了文物的保存状况和分布情况,为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同时,提高了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展望未来,珲春市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按照国家规划修编八连城遗址保护规划,推动八连城遗址考古公园建设,打造集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推进温特赫部城等遗址保护展示项目,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释放城市文化魅力;深入发掘红色文化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推动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融合发展。

    ( 责任编辑:张帆 )
    初审:鞠艳红复审:马丽丽 仲天阳终审:刘强
     
    返回顶部
    便捷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