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珲春市积极落实互市贸易相关政策,全力发展边民互市贸易,持续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
为承接落实好互市贸易相关政策,珲春市围绕发展壮大进出口贸易和加工产业,发展建设了落地加工基地、冷链物流基地示范园区、绿色海产预制菜园区、功能食品产业园、现代物流集散中心等项目,搭建平台承载产业项目落地。积极向海关部门申报,增加互贸进出口商品种类。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推介力度,指导成立边民合作社,增加备案边民人数。开发互贸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完成全国互贸2.0版测试,推动互贸政策落地见效。
2019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互贸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将互贸商品由边民自用变为允许加工、流通、自用,帮助边民致富。将吉林省互贸进口来源地由毗邻的俄罗斯扩展至韩国、日本、蒙古等多个国家。将双方边民直接交易变为允许边民成立合作社、互助组和有资质的代理公司参加。
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管理局负责人郎宏伟说:“这些细节变化,使互贸政策焕发了生机,更加有利于兴边富民。”
2020年5月,国家批设珲春为全国第一批互贸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城市,珲春成为全国首批13个试点之一,也是吉林省唯一的互贸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城市。
目前,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进口交易的品种主要包括:冷冻和鲜活海产品(鱼类、参类、虾类、贝类等)、粮油副食品(面、油、盐、茶、醋等)、休闲食品(糖果类、巧克力类、饮料类、蛋糕饼干类等)、日化用品(洗护类、牙膏、牙刷等)、坚果类(松子等)五大品类。
为不断增加进口品类,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管理局正在积极推进进口俄罗斯中药材口岸、建设肉类口岸查验场、铁路口岸进口原粮等工作。
郎宏伟说:“目前,进口俄罗斯中药材口岸已由国家药监局专家组验收通过,待国务院批准后即可开展业务。铁路口岸进口原粮已获海关总署批准,肉类口岸查验场正在积极推进。”
今年2月2日,吉林省政府批准珲春设立铁路互贸点;4月7日,铁路互贸点经长春海关、商务厅等9个相关部门现场验收通过,目前已正常开展业务。铁路互贸点的设立将为大量进口互贸商品、发展壮大落地加工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6月初,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管理局组织67吨黄豆通过珲春铁路口岸进入珲春,标志着珲春市首单进口原粮顺利完成。
“互市贸易政策是国家赋予边境地区的独特优惠政策,发展边民互市贸易是兴边、富民、睦邻的重要举措。”郎宏伟告诉记者,自1月14日恢复开通互贸业务以来,珲春市进口互贸商品近8000吨,货值1.7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