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珲春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今天是:

登录 注册|
  • 一网搜索 一网搜索|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工作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工作报告
    来源: 珲春市人民政府 时间:2018-11-19 作者:
    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

     ──2006年11月15日在珲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金相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工作的基本回顾

    2003年至2006年,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和有力监督下,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高举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大旗,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有利机遇,乘势而上,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繁荣兴旺的口岸城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珲春今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实现24亿元,同比增长12%,比2002年增长55.8%,年均增长11.7%。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27.5亿元,同比增长20.5%,比2002年增长56.5%,年均增长11.8%。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4.77亿元,同比增长8.5%,比2002年增长58.1%,年均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7.2亿元,同比增长8.3%,比2002年增长21.4%,年均增长5.0%。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实现2.8亿元,同比增长31%,比2002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9.51%;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实现4.8亿元,同比增长9.9%,比2002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19.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8,9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000元,比2002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9.1%。

    开放开发成绩喜人。全力落实省政府三次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在口岸联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持续跑上促外,一些开放开发阻滞性问题得到实质性破解。持续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通关能力不断提高。珲春口岸落地签证业务正式启动。实现珲春口岸无午休、圈河口岸无周日通关、预约通关。中朝“路港区”、中俄“路港关”工程建设项目纳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并在积极推进中。完成铁路口岸出境点管理权限交接,出境点管理程序进一步理顺。束草航线由每周两班增至三班,2005年实现首次盈利。先后解决了我市旅行社在俄注册备案、1992版旅游护照短缺、珲春-罗先旅游线路及圈河口岸注册等问题,边境游在困境中得到发展。防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北山旅游文化城对游人开放。成功举办“中俄珲春—哈桑友好活动周”,进一步密切了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2006年,预计各口岸进出口货物27万吨,比2002年增长37.1%;受国际国内政策影响,出入境人员预计实现32万人次,比2002年下降6.1%。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实现3.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84.2%,年均增长16.5%。

    发展动力日益强劲。项目建设硕果累累。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3亿元,其中2006年预计完成32.4亿元,比2002年增长5倍。能源矿产、纺织服装、林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全面壮大,有力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新建、续建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57个,其中珲春矿业集团新建续建、紫金矿业改扩建、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等亿元以上项目23个。省界公路、城乡电网改造、热电联产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接近尾声,建国以来延边州最大的投资项目?D总投资26.8亿元的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实现并网发电。合作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各项优惠政策,服务配套功能日益增强,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小岛衣料、紫杉醇、森林王、致远工业园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合作区。2006年全区预计实现工业产值13.2亿元,同比增长16.4%,比2002年增长68.4%。市医院门诊楼、26个社区服务站等社会事业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供水、污水处理等工程项目都在积极推进中。企业改革成效明显。完成国有、集体等各类企业改制150户,为企业减负3亿元,盘活资产5,670万元,改制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其中热力企业改制为我市公益性社会事业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招商引资成果显著,累计到位资金63亿元, 2006年预计到位资金24亿元,其中一般加工业到位资金3.5亿元,同比增长12.9%。

    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完成《珲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珲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的修编工作。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5.1亿元,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进入省级卫生城市行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完成了站前街、东关路、口岸大路、新安路等道路主干线的新建、改建、沥青路面铺装及64条巷道建设工程,西出口两侧房屋拆迁、道路拓宽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化水平全面提升。公共广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行政、西出口、畅颐园、世纪等广场相继投入使用,总面积达到10.3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09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54平方米,其中2006年完成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大力推进城市集中供热、车大人沟河治理等市政工程建设,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新增路灯693基3,526盏。城市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已完成490户、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拆迁工作。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市容市貌更加整洁有序。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经过四年的积极探索,产业化、集约化、外向型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农村经济综合实力逐年攀升。顺利完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及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等工作。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黄牛养殖、食用菌栽培、中药材种植和蔬菜生产等龙头产业初步形成,黄牛发展到8.5万头,食用菌1,000万袋,中药材2,200公顷,蔬菜2,000公顷。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45个,到位资金3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产业化项目7个,带动10,090户农民增收。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到62个,农民的商品化意识切实增强。各项惠农、支农政策落实到位,发放粮食直补等各项补贴3,400万元,免征农业税1,31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680元。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8亿元,解决了19个村的人畜饮水问题,修建水闸等灌区工程30座,铺设乡村水泥路545.3公里,位列全州前茅,改造危旧房屋330户,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改善。完成农民科技培训10万人次,科教兴农步伐进一步加快。实现2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编制完成《珲春市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英安、杨木林子等12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开局良好。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软环境治理,政府行为日益规范,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大力推进“阳光政务”,政务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项目由860项减少到309项。取缔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29项,降低标准执行170项,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1,300余万元。政务大厅运行日益规范,进厅部门30个,自2005年3月正式运行以来,已办理行政审批业务23,227件,便民功能不断增强。深入开展“政行风测评”和“千人评差”活动,公共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严厉惩治破坏发展软环境行为,立案查处涉软案件31件,行政处分44人。

    和谐珲春建设扎实推进。完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开展突出信访问题集中治理,妥善处理“4.09”等一批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创建“平安珲春”工作成果显著,进入省州首批平安县市行列。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边境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保障、慈善、红十字和残疾人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城镇低保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启动。我市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完成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基层民主程度普遍提高。

    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兴旺。加快发展素质教育,“两基”和“控流”工作获得省级先进市称号,撤并学校32所,新扩建校舍3.7万平方米,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常规和应急处理机制日益完善,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防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式启动。民族文化、城乡文化、创业文化有机融合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和竞技运动日趋活跃。出生人口素质得到提升,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积极争取“西新工程”项目资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人事制度改革平稳推进。街道、社区综合功能日益增强。荣获“四五”普法工作省级先进市称号。民族团结进步和“双拥”工作成效明显。环境和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离不开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关心和支持,凝结着全市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全市各族人民群众,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珲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口岸联检部门和国省州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珲春开放开发的外来客商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四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口岸经济活力不足,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二是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宽。三是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四是受财力所限,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及2007年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

    中共珲春市委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为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按照全会要求,市政府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继续高举图们江区域开放开发大旗,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突出工业商贸两极拉动,着力推进通道建设,大力加强项目建设,倾力发展“三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化城市环境、投资环境和人文环境,切实保证边疆稳定和人民幸福,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加快建设繁荣兴旺的口岸城市而努力奋斗。

    到2011年,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亿元,比2006年增长108.3%,年均增长15.8%;工业总产值80亿元,比2006年增长190.6%,年均增长23.8%;农业总产值7亿元,比2006年增长46.8%,年均增长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亿元,比2006年增长108.3%,年均增长15.8%;外贸进出口总额8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28%,年均增长18%;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比前四年增长49%;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5亿元,比2006年增长78.6%,年均增长12.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万元,比2006年增长45.3%,年均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比2006年增长55.0%,年均增长9.2%。

    2007年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亿元,同比增长30%;工业总产值40亿元,同比增长45.5%;农业总产值达到5.1亿元,同比增长6.9%;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2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亿元,同比增长25%;外贸进出口总额4.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亿元,同比下降3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500元,同比增长6.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同比增长5.0%。

    为实现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审视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倡导敢闯敢试敢干精神,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扎实推进每一年、每一阶段的工作,稳步快速地向繁荣兴旺口岸城市的目标迈进。

    一、倾力畅通内外通道,搞活做大口岸经济

    抓住国内和周边合作发展条件日益成熟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破除通道“瓶颈”制约,强力推进对外开放重点项目,加大市场建设力度,扩大对内对外商贸规模,努力构建口岸通畅、物流兴旺、游客汇集、贸易繁荣的开放开发新格局。培育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2个,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4个。2007年,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协调力度,尽快落实省政府珲春现场办公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顺应国际、国内局势发展,扎实推进中俄“路港关”、中朝“路港区”工程建设项目。争取开通珲春—扎鲁比诺—新泻和珲春—罗津—马加丹(俄)两条海上运输新航线。尽快解决多次往返签证和收费过高等问题,进一步改善束草航线运营环境。力促东北亚铁路公司与俄方进行实质性合作,确保恢复珲卡铁路国际联运。开工建设图珲高速公路。科学编制《珲春商业网点规划》,充分发挥我市比较优势,逐步培育主业突出、产销一体、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市场。加快中俄珲春国际木材综合市场建设,争取早日开市交易。抓住“俄罗斯中国年”的有利契机,拓宽对俄贸易领域,培育贸易主体,壮大贸易规模。储备、包装一批具有地域、人文特色的旅游项目,增强旅游文化内涵。完成防川朝鲜族民俗文化村建设。运营图们江水上游项目。力争完成防川观景台景点建设。

    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壮大经济发展规模

    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围绕大项目和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吸引关联产业聚集,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每年引进投资额过亿元的项目1—2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不少于3个。全力推进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千万吨煤炭基地、钨金铜矿业园区、纺织服装园区等重点项目,构建能源工业、矿业经济、林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加工、海产品加工和外向型农副产品加工六大基地。将大唐珲春发电公司、珲春矿业集团、紫金矿业培育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将小岛衣料、兴业地板、特来纺织、钨矿园区培育成年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2007年,要加强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深入落实重点续建项目、新建项目和前期工作项目建设包保责任制,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证项目尽早开工,顺利建设,尽快发挥经济效益。完善项目咨询服务中心功能,从项目前期工作至竣工验收提供全程服务,对使用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等政府投资项目在全省率先实施代建制。加快推进八连城井、板石一井、老龙口水利枢纽等重点在建项目,八连城井年初实现投产,加速建设老龙口水库绕越公路,水利枢纽工程完成大坝截流。扎实做好电厂三期、钨矿开发、珲春矿业集团扩能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谋划、包装和储备一批重点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州计划。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引进、培植和壮大民营经济主体,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三、助力“三区”提速快跑,打造工业强力引擎

    突出“三区”开放开发和工业经济的核心地位,用好、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功能,拓展容量,整合资源,聚集项目,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型和高新技术型相结合的工业经济,带动全市经济实力迅速壮大。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意识,所有部门都要自觉服从、服务于“三区”发展大局,毫无条件、尽心竭力地为“三区”和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2007年,以实施3.3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出口加工区1平方公里扩区项目为重点,全面提升合作区的服务配套和项目承载能力。突出抓好小岛衣料、紫杉醇、铝电池、红松宝、兴业地板、致远工业园等在建项目的建设与运行。扎实推进购俄电和专署供电区项目建设。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前景好、活力足、竞争力强的项目,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性。一般加工业项目要实现到位资金4亿元,同比增长14.3%。进一步提升中俄互贸区功能,做大做强互市贸易,全力打造海产品集散和加工基地。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优势,积极引进、发展和壮大出口加工企业。

    四、持续加大城建力度,不断优化人居环境

    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效能管理,突出地域性、生态性和人本性,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建设“本地人为之骄傲,外地人为之向往”的园林型、生态型、现代型的口岸开放城市。2007年,要进一步树立全新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突出精品意识,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口岸城市新形象。严格执行城市建设专家咨询论证、评估、评审和社会听证制度,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超前性。编制完成北山景区和珲春河景观项目规划。深入实施“绿化年”活动,高标准做好城市绿化和防风林带建设。推进道路、游园、庭院和示范小区的绿化建设,上半年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庭院绿化全部完成,确保全年绿化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城市干道和巷道改扩建。两年内完成珲春街、河南街、沿河街、龙源街和新安路、文化路、靖和路、东关路的综合改造、绿化、亮化工程。完成珲春街、沿河街、文化路等主要街路的沥青路面铺设工程。修建20条巷道。继续推进车大人沟河整治工程,启动珲春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切实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巩固精细化管理成果,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增强城市管理的长效性。

    五、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科学编制并认真施行新农村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和试点村规划,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切实改善农村面貌。2007年,要在巩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产业基地为依托,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壮大肉牛繁育、食用菌栽培、中药材种植、特色米生产、绿色出口创汇蔬菜五大产业基地。黄牛发展到9万头,食用菌2,000万袋,中药材3,015公顷,有机绿色稻米4,100公顷,蔬菜2,670公顷。加大对农民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培训,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各种劳务中介机构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用,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加强乡村文化站所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开展“平安家庭、平安村组、平安乡镇”创建活动,提高乡村文明和谐程度。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和农业生产条件。铺设村级水泥路141.2公里,解决1,600户农民饮水难问题,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退伍老兵“危旧房”改造50户。建设10个乡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建设,完善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机制,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财政投入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方式,筹建博物馆、体育场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文体设施,搭建先进文化传播平台。完善医疗机构管理机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努力实现文化、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繁荣。2007年,要抓好科技项目计划和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经济的科技含量。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全民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造商贸旅游俄语品牌,为发展口岸经济储备各种专业型人才。加大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投入,扩大内外文化交流,提升整体文化品位。加强食品、药品和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深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民参合率要达到70%以上。完成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学楼翻建和中医院综合楼异地新建工程。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及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提高服务宣传效能。加强统计工作,强化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三大基本国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和宗教管理。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提高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

    七、全力构建和谐珲春,开创协调发展新局面

    紧密围绕构建和谐珲春这一战略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以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政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发扬基层民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市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享发展成果。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2007年,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项目。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所有审批事项都要进入政务大厅集中、公开办理。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为加速提高行政效能提供技术支撑。深入落实信访案件领导包保责任制和处理突出信访问题暂行规定,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领域犯罪,加强边境管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各类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大力开发就业岗位,认真落实新一轮再就业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自主创业。落实好我市出台的《城镇居民住院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关闭破产改组改制企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城镇医疗救助方案及低保对象医疗补助办法》,继续扩大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参保工作。落实好扶助残疾人优惠政策,着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高度重视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坚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营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氛围。

    各位代表,珲春的发展正面临着大好机遇,珲春的未来充满着希望和光明,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和更加扎实的作风,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为打造繁荣兴旺的口岸城市而努力奋斗!

     
    返回顶部
    便捷政务
    主办:珲春市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2224040001   吉ICP备05007103号-1 吉公网安备 22240402222467   政务服务电话:0433-12345 网络信息安全举报电话:电话:0433-7518099 网络信息安全举报邮箱:hcsfqwz@126.com